农历新年(初一,初二)是我们华人过年的节日,也是华人最注重及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中国人则称之为春节。而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会有各自的种族文化,好比如韩国,日本,越南,泰国等。在很久以前,曾有多批华人移民到南部国家并定居在那,至今到南洋扎根的华人也渐渐跟随了当地的文化,要说文化保留得最原始的应该就是我们大马华人,由此可见我们传统食物方面几乎还是保留着广东传统菜式或福建菜式。
距离华人农历新年只剩几天,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和小编一样曾好奇其他亚洲国家的亚洲人是怎么庆祝新年呢。今天就让小编来盘点各国新年的习俗与传统文化。
韩国
韩国人新年要吃米糕片汤(右图),元宵则吃五谷饭(左图)。
米糕片汤(右图)- 汤里的米糕片是小圆状,汤则是用野鸡熬成,由于现今野鸡难得,因此改用牛肉或鸡肉代替野鸡。韩中和韩北地区还喜欢包饺子加入汤里,独特的是饺子馅儿是用鸡肉,绿豆芽,蘑菇和泡菜来包。至于为什么米糕片是小圆形的,是因为古代的韩国人崇尚太阳,白色的小圆状米糕片就代表着太阳,正月初一早晨吃米糕片汤代表着迎接太阳的光明。
五谷饭(左图)– 韩国人将各种豆类和大米混合做成米饭,配菜当然少不了泡菜,其他自制的山野菜也可以当小菜。韩国人也爱吃馒头包着各种馅,分为大和小,小的就像刚才所说的饺子。
韩国春节拜礼送福笊篱(左图),一家人凑在一起玩 “尤茨”(右下图)(相称于中国的掷十二象)的游戏,女孩则玩跳跳板(右上图),听说正月里跳了跳板,脚板一年都不会扎刺。
贺年时,晚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并把有”装福”寓意的福笊篱(过滤用的汤勺容貌的东西)送给他人或挂在家里。春节时期,人们拜年贺礼问候是”新年多福”。
泰国
泰国人新年又称宋干节(泼水节)。
而新年除夕泰国人会制作糯米褐糖糕并派送给亲朋好友及左邻右舍。糯米褐糖糕是用褐色糯米做成的菱形甜糕,糕点下以褐糖糕衬底。
此外,豪诺索(下图)也是泰国新年必吃,属于年糕的一种,用新鲜的芭蕉叶包上糯米粉、糊麻、糖,放到蒸锅里蒸熟即可食用。
当然,泰国新年少不了烤美食,这也包括了美香茅草烤鸡肉、酸笋煮鱼、叶包蒸猪肉等傣族风味食品丰富多彩。
泰国宋干节当天,大街小巷会举行游行载歌载舞,人们抬着巨大的佛像出游,佛像后面跟着一辆辆花车,花车上站着化了妆的宋干女神,想为家人祈福的人们会用银体里盛着用贝叶浸泡及渗有香料的水泼洒到佛像和宋干女神的身上,祈求风调雨顺,新年如意,未婚的少男少女会互泼水以表示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洒在长辈身上祝长辈健康长寿。
为庆祝新年,泰国也举行赛象大会,人象拔河,跳象拾物,象跨人身,大象足球赛等。
而大年初一这一天大家就开始放鞭炮,绝不劳作,因为人们认为如果新年第一天就工作会让整年都很劳累。他们也会走亲访友,祈求长辈的祝福,给孩子发压岁钱,给长辈红包以示祝福。另外按照传统,拜访亲戚时要送四个桔子,他们会拿走两个,还给我们两个,表示将同样的祝福送回给我们。
泰国春节有个“阔绰日”,是“花钱日”的意思,所有春节用品都必须在这一天备齐,而且人们得风风光光、阔阔绰绰地花钱,以示来年衣食无忧。
日本
日本人年夜早餐吃荞麦面(右图),主要原来是据说江户时代的日本人忙于工作,为了方便烹饪及快速进食而选择了又细又滑的荞麦面。荞麦面只可以在新年前吃,至于具体原因小编也不太大清楚,能理解的是这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流传至今。
而中晚饭则把新年菜肴装在精美的盒子,他们称之为“重箱”(左图),意思不是沉重的重,是指能重叠成一层层的箱子,最高的重箱可以到五层,每层代表各自的含义,菜式也不一样。第五层最高那层不放任何菜肴,空的那层代表送来的祝福,能获得福气。
第一层放的是鱼卵代表孙满堂,黑豆代表健康地工作。第二层放烤海鲜或鱼类,有着吉祥含义。第三层放炖煮的三珍食材,代表家人能团圆。第四层放腌制菜式,以红白为主,代表喜庆。除外,也少不了屠苏酒,是浸泡汉方药材的药酒,有去除邪气、祈求家族、健康的意涵。
朝鲜
朝鲜人吃团圆饭以民族饮食为主,各种打糕、八宝饭(下图)、松糕是必备的食品。尤其是年糕汤是春节最主要的食品,也是招待前来拜年宾客的食品。春节吃年糕汤意味着又长了一岁。
春节时大人问孩子的岁数时,往往不直接问几岁,而是问他“吃了几碗年糕汤”。按照传统食谱,年糕汤里要放进雉肉(野鸡肉)。但是雉肉比较难求,久而久之,人们就以鸡肉代替雉肉,从而产生了“鸡肉代替雉肉”的朝鲜俗语,意为“在不得已的时候相互替代”。
元旦日少女们头戴一种麻制的帽子,称为”福巾”,身穿带花纹的五色彩衣,进行荡秋千比赛。她们以一处树花为目标,看谁先踢到或咬到为胜。也有在高处挂上铜铃的,以先碰响者为冠军。新年期间,朝鲜人除了享以美酒佳肴外,还必须要做一种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枣泥和蜂蜜等,蒸煮成与我国的八宝饭相类似的甜饭食用,以预示家里人丁兴旺日子过得象蜜一样甜。
民俗游戏是朝鲜人过春节不可缺少的内容。这些民俗游戏包括掷尤茨、跳跳板、抽陀螺、放风筝、滑冰车等等。掷尤茨是朝鲜民俗游戏中最独特的一种,男女老少都能玩。掷尤茨是一种用四根木棍玩的游戏,把木棍高高抛起后,以落地时木棍的正、反以及是否相压等来计算成绩。游戏分成两队,相互竞争,紧张热烈。跳跳板是妇女的“专利”,一上一下,令人赏心悦目。而抽陀螺、放风筝、滑冰车则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游戏。
越南
越南人新年吃四方粽子,又名年粽,年粽象征大地,绿色显示生机勃勃,猪肉和绿豆代表飞禽走兽草木繁生。
在越南,春節也是團聚的節日。每逢春節,越南家家戶戶都要買桃花和金桔樹。桃花既有辟邪的含義,又有冬去春來,大地回春的寓意。一個要1—2最早到家裡拜年的客人特別受重視,據說他會給主人帶來好運。越南人稱之為「沖家」或「沖地」,其意義跟「沖喜」接近。因此越南人通常會約請自己最親近最尊敬的朋友,作為新春的第一位客人。
马来西亚
大年三十,当地的华人全家在一起吃团圆饭,守岁。当地华人年夜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就是鱼生,把生鱼条和蔬菜丝水果丝拌一起,大家一起捞着吃, 一边吃一边要说“捞得风生水起”,捞得越高意味着来年赚的越多。
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拜年时,喜欢带一些橘子,进门送给主人,橘与“吉”谐音,象征大吉大利。
穿新衣也历来被视为辞旧迎新的标志,春节到来之前,华裔妇女们一碰面就会兴奋地互问:你买了新衣没有?今年做了几件新衣?好像没有穿新衣就不是过新年似的。今非昔比,如今服饰款式是年年新、月月新、日日新;每当过年穿什么样新衣,成为许多人的一桩烦心事,于是就探听新加坡、中国内地和港台的最新流行款式。
中国部分地区的过年风俗
春节习俗之北京
腊月家家事儿多。自进入腊月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挣些银子过年。祭灶之后,新春联渐次粘挂,千家万户,焕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笺,有的用红纸,只有内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纸,镶以红边蓝边,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各地春节习俗之天津
腊八儿: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醋”。“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各地春节习俗之上海
春节在中国延续已有数千年。但长期以来,“春节”之称是指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孙中山 下令全国改行阳历,随之,新年也应换在阳历元旦了。然而农历新年毕竟已成全民皆庆的传统大节,坚固、深厚的风土习俗和民族文化,是难以改变的。农历新年之 庆,仍是年年不息、年年强劲。由于新出现了一个阳历元旦,为示区别,自民国以后,农历新年就移用了节气中的 “春节”之称。
各地春节习俗之香港
近年来,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春联、年画的了,取而代之的则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虽然如此,但贴挥春的原意和贴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
各地春节习俗之山东
除夕夜晚衍圣公还要亲自到安怀堂摆供,祭拜白胡子老神仙,据说孔府中所有的精灵鬼怪都归这个白胡子老神仙管。
午夜过后所有的人起来拜天地神。在前上房院子里用席子搭起“天地楼”。朝各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北、西南、西北,各摆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神的牌位,正中一张桌子上摆天地神牌位。“天地楼”旁,立“朝天竿”,点“天灯”,日夜不熄,一直要点半个月之久。
各地春节习俗之广东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各地春节习俗之甘肃
新年舞社火。社火,广泛流行于甘肃各地,是一种载歌载舞、体裁多样、种类繁多的综合表演艺术,多在农历正月进行表演。民间社火表演中,以历史上的豪杰英雄、善男孝女及民间传说中的各种人物为角色。
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艺人在化妆时,从人物的不同秉性品格出发,以丰富的想象,运用各种色彩,彩绘出各种脸谱,逐渐形成别具一格的脸谱艺术。